多看別人的好

Advertisements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Advertisements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在幫助他人這件事上,創造一個詞語,就是一個人的“助人觀”,這一般來講是道德層面的東西。比如當我們提到成語“助人為樂”時,默認的意思是,在道德層面上這個人很高尚,不僅願意幫助別人而且還很開心,樂此不疲。 “助人觀”的另一個極端,則是道德較為卑劣的想法和行為——有些人整天想法子害別人,根本談不上幫助他人了。位於高尚和卑劣之間,還有一個道德標準:“不幫是本分,幫了是情分”。這第三種中庸的“助人觀”無可厚非,強迫所有人都做到“高尚”的標準是一種道德綁架。以上三種“助人觀”都是從道德層面上講的,今天我想從“庸俗”的實際損益上做一些觀察。所謂庸俗的角度,也就是從每個個體實際的利益出發考慮這個問題:從損失-收益上來看,幫助別人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多還是收益多?

看多別人的功德,看空別人的缺失。

在一個TED演講上看到一段話:Train your mind to see the good in every situation。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人做事上,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訓練心智,看好的一方面。看別人的功德,而不是別人的缺失。因為當眼中充滿了別人缺失的時候,別人不一定有損失,但自己是一定是會有損失的。

TED演講中主講人分享了自己經歷的一個故事。因為要參加一個活動,一對年輕夫妻(小陳和小蔡)和他在一輛車上,小陳是司機,小蔡在副駕駛,主講人在後排。當時在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右側有一個小卡車強行超車,并線成功,但是之後並沒有加速以拉大和他們車的距離。小蔡看到小卡車強行超車的情景後,很害怕的驚呼一聲,小陳似乎是受到了刺激,開始破口大罵。罵聲持續很久,小蔡想讓司機安靜下來,就安慰小陳說,別生氣了,也許卡車司機有急事呢。這下子火上澆油,小陳的火氣更大了,心想我是看見你受到驚嚇才會這樣,你居然還幫著外人說話。兩個人的衝突更加劇烈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卡車已經走遠了,卡車司機對另一輛車裡發生的一切毫不知情。而小陳一直盯著別人的缺失看,最終不僅傷害不到卡車司機分毫,反倒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傷害,還給車上的所有人增加了車禍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帶著不同的態度會得出不同的觀察。多看到好的一面的人,不僅是為了別人好,也是為了自己好。凡事總是盯著不好的一面的看得人,不一定會對被觀察者造成損傷或者改變(往往是不可能有改變),但是一定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害人者,實際是在害自己,幫人者,最終是在幫自己。

眼中的別人正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幫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好處,相反則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Advertisements

查理▪芒格:“我認為,在你願意做的和你不受刑事處罰或者承擔虧損風險情況下所能做的之間應該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認為你不應該走近那條分界線,應該在心裡有個指南針,這樣的話,有很多事情儘管是百分之百地合法,你也不會去做。這就是我們努力實現的經營方式。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得對,他沒有說誠實是最好的美德,他只是說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不知道誠信具有額外好處的人很容易陷入“老實人容易吃虧”的錯誤認知中,單靠道德約束時,很難在利益面前堅持誠信。實際上,一個有智慧的人選擇誠信經營,不只是因為道德,還因為做誠信的人會得到很多商業上的好處。眾所周知在美國和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做生意,他們的承諾就如同合同,巴菲特和芒格因此得到了大量的商業機會,商業案例上屢屢發生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更少的談判獲得一家優質資產的併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