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路很少有人願意一直走下去——心靈成長、心智成熟的道路。有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條路的存在,有的人半途而廢,只想退縮到自己熟悉的領域,不願探索未知,不願直面內心深處的恐懼。
Advertisements
曾經的我也是如此,2015年就買過這本書,翻開頭幾頁就看不下去了,當時感覺枯燥而痛苦,不敢也不願面對真實的自我。然而,去年以來,大半年的閱讀與寫作讓我進行了大量的獨立思考,在強烈的心靈成長需求下,再次通過圖書館的特色讀者服務項目找到了這本書。這次閱讀的體驗和2015年那次迥然不同,找到了高中時代讀金庸小說的感覺,十分開心而快速的看完了這本書。
關鍵詞一:自律
第一次知道原來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情緒和意識的關係猶如奴隸和主人。正常情況下,主人應當給奴隸提供基本的營養,教導與約束奴隸,同時指明道路與方向,這樣情緒與意識的關係才算理順。然而大多數人(多數時候,我也是如此)的狀態正如書中描述,由於常年缺乏對於不良情緒的教導和約束,意識成了情緒的奴隸。它經常登堂入室把主人家裡的家具砸個稀巴爛,毀壞一切,最後主人成了奴隸,奴隸成了主人。而健康的心理狀態不應該如此。
很多人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去承受成長的痛苦、解決生活的難題,但是逃避問題本身會帶來更大的痛苦,帶來很多精神疾病。我認為這裡的懶惰更多指精神的懶惰,懶於思考,惰於承受痛苦。
自律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延遲滿足、承擔責任、認清事實、保持平衡是通過自律實現心靈不斷成長,獲得強大內心力量的四大支柱。延遲滿足和承擔責任都容易理解。認清事實卻很困難,我們如何認識、感受世界才是認清了事實呢?與此相比,認清自己同樣困難。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就是絕對權威,教給我們的信條深深刻在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當中,但是當我們捫心自問,其中的某些“規則”真的對嗎?從小形成的世界觀真的是世界的真相嗎?父母真的愛我們嗎?這都沒有標準答案。另一方面,對於延遲滿足、承擔責任、認清事實三件事情,過猶不及。我們需要在延遲滿足與享受當下、承擔責任與推卸責任、保持誠實與隱瞞真相之間保持平衡,即是自律的第四個維度。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自律。
關鍵詞二:愛
愛是自律的引擎,為自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所愛對象的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強大意願。
判斷某種行為是不是愛,有如下幾點可以參考:
1、從動作施加者的動機方面看,潛意識與意識是否一致?凡不一致的不是愛;
Advertisements
2、愛是長期、漸進的過程,是被愛和施加愛者雙方心靈都不斷成長的過程;
3、愛自己與愛他人並不矛盾,時間愈久,界限逐漸模糊;
4、愛是一種強大的決心;
5、愛需要不斷的付出努力,因為決心如此強大,它可以克服任何困難。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的行為,通過第一點就可以辨別是不是愛。例如:給孩子報了某個興趣班,自己認為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然而內心深處是想彌補自己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或者意圖讓自己更有面子),從第一點就可以清晰的判斷,這顯然不是愛。對這個事例稍加變形,如果自己在下班後堅持已經荒廢了的兒時的某個興趣(繪畫、彈琴、舞蹈等等),孩子自然也產生了興趣,那我覺得這時候再給孩子報班,是愛的行為。書中還舉了很多例子,父母假借愛的名義過度保護或放縱孩子,配偶借關心對方而限制對方的獨立性,實際上都不是愛。
愛意味著把所愛之人視為與自己世界觀不同的獨立之人,通過審慎的思考,引導與鼓勵對方,實現雙方的心靈成長。不少父母、老師與上司在行使批評的權力時,根本未加思考,也沒有足夠的愛心,他們的努力常常導致消極的後果。真正富有愛心之人在行使批評之前,會審慎的思索如何才能給雙方帶來愉快,同時還能實現雙方的完善。一個人堅持不懈走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時,愛的能力就會增強。
最後:如何走好這條路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世界觀或信仰。它本身沒有好壞,適應自己,並能夠不斷增強愛的能力,滋養心靈並讓它不斷成長,就是好的世界觀(信仰)。
心智成熟之路艱苦卓絕,在思考和行動時,我們需要勇敢、進去、獨立的精神。由於少有人願意在這條路上行走,旅途可能會孤獨,和在世的與不在世的偉人交交朋友或許是個排解孤獨的好方法(從《窮查理寶典》中得到的啟示,也就是多讀書)。
Advertisements
好運是一種能力,是後天習得的一種本領。當我們仔細思索與觀察發生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意外時,會發現有的人很少出意外,而有的人總是出意外,有的人好運連連,而有的人禍不單行。中國的古人用“踏破鐵屑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來描述這種意外之喜,而西方則有“墨菲定理”來佐證這個事實。只要在心靈成長之路不斷前行,就可以增強好運的能力。用雞湯文裡常出現的一句話說,“越努力,越幸運”。
最後,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和處事方式非常困難。當事人在改變以往的航海地圖(處事規則)的時候,所冒的風險與士兵在戰場衝鋒相比不相上下(作者曾經長期從事美軍心理治療,有大量的事例佐證這一點)。然而要想實現自我完善,享受健康的人際關係,讓自己置身於家人朋友的愛中,就必須無所畏懼,敢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