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查理年輕時有從軍的經歷,當時正值二戰,他18歲時被培訓並擔任氣象預報員,並沒有上前線。 在這段期間查理的打牌技巧為以後他的商業生涯帶來了重要啟示:碰到一手爛牌時及早認輸,碰到很少見的好牌時下重註。
芒格21歲離開軍隊時與南希(第一任妻子)結婚,在經歷了幾年的互相折磨後,在29歲離婚,之後不久又遭遇了喪子之痛。 對此,他認為不能在面臨難以置信的悲劇後,因為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演變成兩個、三個悲劇。 不久他經人介紹認識了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仍然叫南希,最後被證明是芒格的賢內助。
芒格開始第二段婚姻後初期,他們又生了一些孩子,他不得不從頭開始財富積累,大約是35歲時,身兼數職,忙碌的像個年輕人,充實的賺錢養家。 By the way,他所謂的兼職都是做的商業投資,用他早期當律師存的錢。 他自覺當時當律師不賺錢,實際上由於他的能力很強,他的律師生涯也是很賺錢的,一個業務就能夠帶來5萬美金的收入,那可是在50年代。
查理在35歲時第一次與華倫見面,兩人一見如故,開始了此後長達58年的商業合作。 兩個聰明人獨立思考,從商業雜誌中學到了很多的商業經驗,在商業世界發現很多“不合理的事情”,而這些都沒有在學校有任何教授提起。 他們只能自主學習並解決問題。 1986年巴菲特在科羅娜多組織了主題為「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資者」的會議(查理·芒格和格雷厄姆本人自然出席了會議),在《聰明的投資者》附錄中有 巴菲特當時的詳細發言稿。 實際上,這次會議就是巴菲特組織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派系的投資大咖聚會,交流想法並互相學習(吹噓)。 自從第一次會議後,他們的「學習小組」每年都會選擇一個地方開會,成為了傳統。
芒格是個傳記狂,喜歡閱讀許多名人的傳記。 一生都同思路正確的離世偉人交朋友,生活和教育會獲益良多。 當學習一些有效的偉大觀念時,最好同偉人的生平結合起來,這比單純的概念要生動的多。 蒙格研究了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富蘭克林的生平,當然他最喜歡的是富蘭克林,從小就是。 他很早就意識到要想像偶像一樣多才多藝,在多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就必須首先實現財務自由,因為富蘭克林正是在42歲實現財務自由之後淡出了商界,開始了多個領域的探索並 取得巨大成就(例如美國建立者之一、作者、著名外交官、發明家、投資者、商人、健身達人等等)。 按照巴菲特的說法,蒙格崇拜富蘭克林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他把富蘭克林的美德強化執行,比如富蘭克林建議節儉,那到了芒格這裡,就變成了必須要節儉,如果富蘭克林說要省1毛錢, 那到了芒格這裡就變成了必須省下每一分錢,諸如此類,他發揚光大了富蘭克林的各項美德,不過在謙虛方面應該不如富蘭克林。 芒格在當律師時就意識到雖然能夠維持中產階級,但由於不產生資產,所以收入具有不可持續性,他開始考慮結束律師生涯了。
Advertisements
芒格很喜歡惡作劇,大約40多歲時,他和合夥人馬歇爾各自帶著老婆去南希家鄉度假。 四個人一起去雜貨店買東西,馬歇爾在排隊結帳時以為他老婆還在身後,於是下意識向後牽手,然後發現牽的是一名陌生年輕美女的手,那個女士覺得碰上了老流氓,憤怒 的說不出話。 馬歇爾也驚呆了,此時,芒格突然大聲喊道,他(馬歇爾)對所有的女性都這樣做! 那個美女聽到後更加憤怒了…
在威斯克金融被證交所調查一事中,查理疑似有道德瑕疵,不過有可能是別人故意中傷。 芒格十分注意生意對象的人品,“永遠不要和一頭豬摔跤,那樣你們倆都會變得很髒,然而豬會樂在其中。”
在人的一生中,只要在某些時刻,做出簡單而又有邏輯的行動,就能夠大大改善財務狀況。 這樣的機會不常有,只會降臨在不斷研究、耐心等待的人身上,他們充滿好奇心的研究多個耦合的變數。 在機會來臨時,下重註。 買下優秀公司或相關股票後,持有不變的好處時每年都可以省下1-3個點的手續費,同時也不用整天聽經紀人的廢話了。 曾經有股東向芒格抱怨像投資可口可樂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少了,芒格的回答是:只要做好兩三次,就足夠一個家庭畢生富有,這樣的機會怎麼可能很多呢!
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威斯克金融只專注於簡單而顯而易見的事情,並不試圖透過理解深奧複雜的事情來獲利。
芒格小時候聽祖母講述《Robinson Crusoe》的故事,他得出一個結論,必須變得富有才能夠全面的自由。 芒格堅信,努力工作、誠實,你將會得到一切。 誠實和勤勉應伴隨人的一生。 所羅門事件正是不誠實造成惡果的一個註解。 所羅門某位業務員涉嫌金融犯罪,並有可能危及美國主權信用。 原管理階層則“護犢子”,欺負董事會和監管層。 為了掩蓋一個謊言,就必須編出更多謊言,最後發現實在太多以至於無法圓謊了----崩盤。 在此之前,Berkshire Hathaway是所羅門的第一大股東。 巴菲特和芒格為了解決所羅門醜聞,從幕後走到前台,血洗了管理階層。 直到大家公認聲譽良好的巴菲特親自出任主席,聯邦儲備紐約分行、證交所、聯邦政府等監管和利益相關方才平息了怒火。
芒格堅持多學科教育的觀點,認為在研究生(應該是不含)之前不允許分專業,在掌握基本科學精神後,應用於任何自學的領域,都能夠獲得巨大成就。 查理堅信多學科教育可以克服單一學科背景造成的錘子效應(對於拿著鎚頭的人來說,任何事物看著都像釘子)和動機偏見(單一學科和職業背景人士傾向於認為,對本專業有利 的必定對客戶或廣義的文明有利,不自覺誇大所在職業或專業的重要性)。 他非常推崇逆向思考模式,如果想獲得幸福人生,那麼先去想那些事情會讓人生充滿痛苦,然後盡力避免這些事情就行了。
芒格對於有效市場理論十分不屑,認為市場是有差錯的,只要經過不斷學習,運用100個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元思維模型分析,發現市場差錯、找到一家偉大公司時下重註,就可以獲得一個家庭 畢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和愛因斯坦一樣,查理認為「自我顛覆」比「好奇」、「專注」、「堅持不懈」都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