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把一塊魚放在桌子上一個小時,它從周圍空氣中收集的微塑膠可能比從海洋中收集的還要多。」
Advertisements
前兩年市場上剛興起「德絨」這個材質的時候,我沒太在意,聽過一些部落客說起過,這個材質就是塑膠。
但當時沒太在意,覺得不就是一種化纖麼,反正不是這一種,我們穿了這麼多年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後來我還買過不同廠商的德絨打底衣,好的壞的都買給孩子。
很便宜的、像二、三十塊一件的那種,確實摸上去、洗完真的很有塑膠感。摸上去都澀乎乎的。
當然也有品質很好的德絨,摸上去挺柔軟的。而且小孩也都很喜歡那種「毛茸茸」的感覺。
我本來今年想多買幾件德絨內衣,但這幾天研究完微塑膠的危害後,我還是退了。
並且決定以後孩子的貼身衣物,全部換成天然材質。不再購買化纖了。
今天這篇文章會總結我這些日子研究家中微塑膠的問題,希望能影響更多的朋友,少甚至不再買本質上是塑膠的衣物進家門了。
1. 德絨、珊瑚絨、搖粒絨...這些絨絨們,本質上都是塑料
是的,你沒聽錯。
不是只有礦泉水瓶子那種才是塑膠。
即使這些摸上去既柔軟又滑溜溜的材質跟礦泉水長的相差十萬八千里,但它們是礦泉水瓶材質PET的兄弟-聚酯纖維(polyester)這個名稱不熟悉的話,它就是老一輩人熟知的「聚酯纖維」。
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纖維,因其出色的抗皺性、保形性,常用於衣物製作。 (本文主要以聚酯纖維舉例,但當涉及「衣物中的塑膠」時,也包括尼龍、腈綸、聚醯胺、聚丙烯等人工纖維材質)
我發現,現在網路銷售(特別是網路上的直播帶貨平台)的大部分幾十塊錢一身或一套的那種帶絨衣服,你去看標籤,大多是用聚酯纖維做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不談聚酯纖維類衣服對環境有什麼壞影響,因為很多人不覺得生態環境跟他有什麼關係...
我先說當咱們把一堆堆的聚酯纖維衣服運回家,這對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吧。
2. 聚酯纖維是室內微塑膠的排放大戶
像是聚酯纖維、尼龍等人工合成的纖維紡織品,已經佔據了全世界約20~30%[1]的微塑膠廢品。
這些材料釋放的微塑膠纖維通常更長,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例如引發從簡單的咳嗽到肺炎、到造成久性肺損傷,它們還會進入血液,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包括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等。
而我們室內環境裡的衣物、地毯、床品等許多紡織品也含有大量的化纖成分。
這些人造纖維,怎麼會跑到我們身體裡呢?
洗滌/烘乾排放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洗滌被認為是微塑膠釋放到生態環境中最大的來源。
「在第一次洗滌[2]中,每公斤紡織品總共最多有 **300 毫克 (mg)**。在 10 次洗滌過程中,最多可排放 1000 毫克 - 其中 99% 是聚酯纖維。」
一項研究[3]表明,一件合成服裝每次洗滌可釋放多達 1.7 克的微塑膠(差不多1/3匙的鹽那麼重)。
所有衣物在洗滌時都會脫落大量的微小纖維,包括天然纖維(如棉和羊毛)和人造纖維。但天然纖維能在自然中生物降解,而人造纖維一旦製造出來了,絕大多數只能四處漂浮聚集,很難降解。
也就是說,即使它們從你家下水道流出去了,但說不定哪天又會從窗戶外漫不經心的飄回你家......
最終不但會危害生態環境,也包括你自己的健康[4]。
但洗衣機的廢水至少暫時還是流走了,真正對我們室內的人來說,烘乾機才是整個洗衣過程中,對室內微塑膠污染最嚴重的一環!
每次打開烘乾機取衣服的時候,就能肉眼可見的各種細小的絮狀飛出來。
我甚至在想,下一次是不是該帶個N95口罩來防止吸入微小顆粒?現在有研究證實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
有研究表明,烘乾機每 15 分鐘可以釋放超過50萬根微纖維[5]。烘乾機產生的微纖維比洗衣機多—高達40倍[6]!
該研究的科學家預估,“一台家用烘乾機每年可以向空氣中噴出多達 1.2 億根微纖維。”
但洗衣排放還不是最糟的。估計你跟我一樣沒想到過,更隱密的微塑膠釋放方式竟然是…
日常穿著
Advertisements
是的你沒聽錯。我們就穿著聚酯纖維的衣服從事日常活動,卻能導致比在滾筒洗衣機裡來回翻轉摩擦洗滌所釋放的微塑膠還要高!
在常規洗滌過程中,每克聚酯纖維織物最多可釋放 4,000 根纖維。
而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正常活動 20 分鐘內,衣物每克織物最多可脫落 400 根纖維!
那如果你穿著德絨貼身內衣一天在外活動10小時的話,每克衣服該不會是要脫落12000根微纖維?每克哦! ! !
這是因為聚酯纖維與其他表面(如家具甚至我們的皮膚)摩擦會導致纖維斷裂。
想想你家娃們穿著你給他們買的德絨內衣滿地打滾、在你家的化纖地毯上來回摩擦時產生的絨毛“灰塵”吧......
皮膚吸入
奈米塑膠可能會被皮膚直接吸收,一些奈米等級的顆粒似乎很容易在皮膚表面和血管之間自由穿梭[7]。
雖然目前還沒有衣物脫落的奈米塑膠顆粒直接滲入皮膚的直接證據,但所有奈米顆粒的這種「穿皮」潛力不容忽視。
微塑膠攜帶的有害物質也會溜進皮膚
今年的一項研究證實[8],一些織物中的有害物質,可以透過停留在皮膚顯示的微塑膠為中介,滲入人體汗液,然後透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
研究結果發表在《環境國際》上,結果顯示,高達 8% 的有毒化學物質可被皮膚吸收。
而且!皮膚水分越多(或「出汗越多」),吸收的化學物質含量就越高。雖然它實驗中測試的化學阻燃劑不是衣物中常見的成分,而且也只是模擬的皮膚,但看到這個結果,想起聚酯纖維衣物較差的透氣性和常見的悶熱、摀汗感.. ....
空氣污染
我們知道微塑膠顆粒也漂浮在空氣中。但我們不知道,空氣中的微塑膠對健康的威脅可能比食物中的微塑膠還要大[9]。
聚酯纖維織物貢獻了室內污染的一大半!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表明,據估計,我們每天能從室內空氣中吸入大約7,000 個微塑料顆粒,醫生擔心這些顆粒對未來健康的影響將與煙草相當,而且嬰兒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觸這些污染物。
在巴黎進行的一項研究記錄了室內空氣中的微塑膠水平,發現室內空氣中微塑膠的濃度為每立方公尺空氣中 3 到 15 個顆粒。室內比室外微塑膠濃度高得多。
一項研究[10]發現,在分析的 87% 的人類肺部樣本,包括非癌症和癌性肺組織中,均檢測到了這些抗性纖維,包括聚酯。
有一個來自科學家的評論:如果我把一塊魚放在桌子上一個小時,它從周圍空氣中收集的微塑膠可能比從海洋中收集的還要多。 ——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的免疫學家 Nienke Vrisekoop
再告訴你一個會讓你心塞的事實:如果你住在容易發生霧霾的地區,最好少穿聚酯纖維的衣物。所有材質的衣物都會從室外吸收PM2.5,但純聚酯纖維類衣物帶進室內的空氣污染物,遠超純棉和滌棉混紡的衣物[11]。
更不要說聚酯纖維更容易滋生細菌,例如微球菌[12],一種特別能「產臭」的細菌,似乎特別喜歡聚酯纖維織物,它會導致運動服或其他與汗水接觸的產品產生難聞的氣味。
所以,現在又多了一個不買、不穿聚酯纖維材料衣物的理由了,特別是你住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
3. 靈魂發問:那我們該怎麼清楚這些被「貪便宜」買進家門的塑膠衣物?
Advertisements
首先,特別希望大家從看完這篇文章起,咱們能從此有個這麼個意識,既,廉價的滌綸(聚酯纖維)織物,雖然便宜,但我們購買回家,是要承擔更多的健康風險的。
所以,每次直播間讓你「拼手速」、「搶「便宜衣服(多為聚酯纖維材質)的時候,最好多想想。希望那時你還記得我這篇文章~
第二,定期清潔室內地板(用水和肥皂!),避免灰塵堆積。在沒有霧霾的時間裡,室內定期通風也很重要!
第三,開始逐步隔絕並正確收納那些已經買回家的、大量釋放和揮發微塑膠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https://bmbf-plastik.de/en/node/504.html
[2] https://bmbf-plastik.de/
[3] https://brenmicroplastics.weebly.com/project-findings.html
[4] https://twopetals.com.au/natural-fibers-for-fabric
[5] https://www.snexplores.org/article/clothes-dryers-may-be-major-source-airborne-microplastics
[6]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lett.1c00911
[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4796
[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4002216?via%3Dihub
[9]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microplastics-human-bodies-health-risks
[1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1010888?via%3Dihub
[1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55/2023/3582557
[12]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4/09/05/346055067/stinky-t-shirt-bacteria-love-polyester-in-a-specia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