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吃飯,對方說「不去了,臨時有事」,別說「好,下次約」,高情商回應來了

Advertisements

作家丁遠眺曾說過一句話:「被別人拒絕並不可恥,它反而能顯出你的瀟灑、大度。」

Advertisements

人生在世,只要與人打交道,就難免會遇到被別人拒絕的經驗。

如何拒絕他人,往往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與風度;而被拒絕之後的應對方式,則暴露了一個人的人品和情商。

請人吃飯時,對方說「不去了,臨時有事」,內心脆弱的人會產生挫敗感,不知如何回應,甚至出言得罪人。

而真正高情緒智商的人,總是能迅速調整情緒,從容面對,透過以下三種回复,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

回復方式一:坦然接受

內心越強大的人,越不害怕被拒絕

很認同一句話:「對方拒絕的是我提出的這件事,而不是我。」

生活中,我們都會碰到不少被人拒絕的難堪時刻,但只有坦然接受,才能把路走得越來越寬。

前一陣回老家,碰到親戚老張,他的兒子離職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全家人都很憂心。

一次,老張偶然得知,他有個老同學的兒子是某公司高階主管,福利待遇很好,而且剛好和自己兒子是同行。老張便準備張羅飯局,邀請老同學一家前來小聚,找機會幫兒子介紹工作,老張兒子聽到後拉不下臉面求人,一再阻止父親。

但老張卻認為,一旦邀約成功,就有了面對面對談的機會,不成功,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發出邀約後,老同學先滿口答應,而後又打電話稱要去外地處理生意。

老張聽後笑著回答:「沒事,吃飯是小事,你先忙你的,我老弟剛好也在那邊做生意,如果有能幫上忙的地方,儘管開口啊。

對方如釋重負,回來後也主動邀約了老張,兩家人相去甚遠,老張兒子的履歷也成功投遞了出去。

真正高情商的人,即使在遭遇拒絕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自身的從容不迫與風度翩翩。

被拒絕後,懂得適當地給予回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人一生都需要修練的本事。

前幾天,刷到了演員張頌文的一段演講,他講述了自己在三年內歷經800多次被各個劇組拒絕的心酸經歷。

對一個演員而言,快30歲的年紀面臨一次又一次被拒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承受。

但張頌文卻十分坦然,他微笑著感謝每一位願意見自己的導演,接著跑劇組、約面試。

他的真誠和執著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又一個角色,逐漸在演藝圈嶄露頭角,後來出演《狂飆》,更是一夜成名。

張頌文回憶稱,他從來不怕被拒絕,人生中800多次被拒絕的經歷,反而成為了他人生閱歷中最寶貴的財富。

生活中,約定好的事情發生變故是常有的事,此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坦然面對拒絕尤為關鍵。

「你手頭的事兒挺要緊的呢,我們都能理解,下次再找機會聚聚呀。」

「沒關係,我下週沒啥事,到時候你閒了,我們可以隨時再約。」

「你不在,聚會都沒往常的熱鬧勁兒了,下次來可要自罰三杯哦。」

幾句輕鬆的回复,可以傳達出關切和體諒,減輕對方的愧疚之感,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和親密度。

回復方式二:點到為止

不過分追問,是成年人必備的成熟

《增廣賢文》有云:「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請客吃飯,有些人因為私人原因無法赴約,他們既不願對你說謊,也不想直接回答你的問題。

此時不要執著於打破砂鍋問到底,點到為止,給別人留一份體面,也給自己留一份尊嚴。

徐崢和寧浩相識12年,在寧浩還未成名時兩人就合作過多部作品,寧浩拍電影資金不夠,徐崢便湊錢出資助他渡過難關。

兩人成名後,徐崢逐漸成為了寧浩的御用男主角。

2011年,寧浩籌備開拍電影《黃金大劫案》,徐崢看完劇本後非常喜歡男主角的角色,便毛遂自薦,誰知竟被寧浩拒絕。

徐崢並沒有多問,也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Advertisements

直到電影快開機了,男主角還遲遲沒定下來,徐崢便參考劇本角色,向寧浩推薦了更恰當的演員,最終電影得以順利開拍。

徐崢在面對寧浩的拒絕時,並沒有拿兩人的交情說事,反而大方地引薦他人。

因為他很清楚,不斷追問別人已經拒絕的事情,不僅會讓自己顯得卑微,還會讓對方感到尷尬為難。

有人說:「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種點到為止的默契。」

並非所有的請求都能得到回應,你若執著追問,結果只會讓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甚至生疏,最終成為陌路。

當你邀請別人參加飯局,對方拒絕時,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該問什麼,問到何種程度,以及懂得在恰當的時機停止追問。

若對方是不熟的貴客,可以說:

「沒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等您方便了,我們再找個地方好好聚聚。」

「這樣啊,這段時間你肯定很忙,等事情都安頓下來了,我再約您,如果有我能幫到的地方,隨時找我。」

若對方是比較熟的朋友,可以說:

「那就只能下次見了,不過沒關係,我聽說最近有個書畫展,你感興趣嗎?等你有空了,我們可以一起去逛逛。」

「哦,這樣啊,那你好好處理手頭的事情,對了,你最近不是在學剪輯,進展怎麼樣了?」

當察覺到對方有分享的慾望時,可以稍加詢問,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相反,如果察覺到對方不願多言,那就適時轉換話題,不宜強求。

無論兩個人的關係是否親密,都需要維持一份尊重,給予對方一定的私人空間,這樣才能確保情感歷久彌新,長久穩固。

回復方式三:以誠相待

放下人情世故,真誠是最貴的人品

很認同作家蘇芩的一句話:

「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

一段關係想要長久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相處舒服,雙方之間無需拘謹,也無需互相猜疑。

嚴子陵是東漢有名的隱士,他和光武帝劉秀曾是同窗好友,兩人交情很深。

劉秀登基為帝後,想讓嚴子陵當官輔佐自己,嚴子陵已經踏上歸隱之路。

劉秀多次邀請嚴子陵做客都遭到拒絕,便表明已知曉他不想做官的想法,此番邀請只為敘舊,嚴子陵聽後也不再拒之門外,欣然赴約。

老友重逢,兩人從同窗情聊到分別後的遭遇,再聊到百姓蒼生,十分盡興,甚至同榻而眠。

劉秀也沒有拿出帝王的架子逼迫他留在宮中,而是信守承諾,許他歸隱山林。

而後的幾十年裡,劉秀和嚴子陵一直保持聯繫,劉秀也從兩人的交談中獲得了寶貴的治國智慧,二人的友誼一直流傳於後世。

孟子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虛偽的情感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表面的善意經受不住歲月的考驗。

而真摯的友情,則是一半理解,一半尊重,不會因為一兩次的拒絕就彼此疏離。

要明白,真正的朋友,並非那些終日相邀飯局,談天說地的人,而是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伴你,幫助你,共患難的人。

「知道你因為孩子的事情憂心不想來,我完全理解,但你如果需要傾訴或陪伴,我一直都在,照顧好自己。 」

「我本來很期待這次聚會,但你的拒絕讓我感到有些被冷落,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情緒。」

當摯友拒絕邀約時,無需故作姿態,或曲意奉承,放下人情世故,直接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就是最好的回應。

你懂他的壓力,他也理解你的感受,各自專注於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能相處不累,久處不厭。

自助者,天助之

Advertisements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

真正高情商的人,說話做事總是讓人如沐清風,他們在遭到拒絕時,會以恰當的舉止言談,化解難堪。

而所有高情商的背後,都藏著設身處地的理解,以及不動聲色的成全。

收藏本網站,願你我都能掌控開口的態度,把握言語的分寸,擁有高品質的人際關係,更從容地走完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