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橋段。
朝廷讓和珅去救災,和珅勾結貪官污吏和奸商,把朝廷撥付的救災糧食換成了麩糠,被紀曉嵐發現。和珅得知此事後,到牢房裡探望紀曉嵐,推心置腹的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道理,希望紀曉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和珅說:這一斤口糧啊,可以換三斤麩糠。原本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可以救三個人了。
Advertisements
紀曉嵐表示不認同:麩糠是給牲口吃的,不是給人吃的。
和珅立刻反駁說:那災民還算人嗎?行將餓死的災民,和牲口沒什麼兩樣。在災民眼裡,麩糠和糧食都是好東西,災民餓急了,連樹皮泥土都吃。
紀曉嵐說:糧食不夠可以找朝廷要啊。
和珅笑話他無知:你沒親自去看看災區現在的狀況嗎?如果我不變通一下,朝廷撥多少糧都不夠用,再說朝廷現在哪有錢?
這段爭論中,書生氣的紀曉嵐可以說完全被老練的和珅碾壓,沒能提出任何有力的反駁。甚至,很多觀眾在看完這段後,都內心站在和珅的一邊,認為和珅講的有道理。很多人覺得,拿糧食換麩糠的和珅才是實事求是的能員乾吏,認為人不該吃麩糠的紀曉嵐是書生意氣讀書讀傻了。
是啊,既然糧食變成麩糠能救3倍的人,那同樣的國家資金,與其集採糧食,何如集採麩糠呢?
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被和珅給騙了。
和珅這套歪理邪說的理論基礎是:“一斤口糧換成三斤麩糠,那原本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就可以救三個人。”
Advertisements
如果糧食和麩糠,在提供營養維持生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那一斤口糧換成三斤麩糠,自然可以多救三倍的人。
就如同:如果一毛錢一片的藥和三分錢一片的藥是完全等效的,那我們當然應該選擇三分錢一片的藥,這樣同樣的錢可以治療超過三倍的患者。
但問題是,傻子都應該知道:口糧和麩糠,在營養價值上是完全不可能等效的!
麩糠是什麼?現在說的麩糠,一般指大米和麵粉機器精磨時候脫下來的麥子或大米外皮,這東西口感很差,當豬飼料都得嚴格控制比例,否則豬不肯吃。但現代的麩糠,好歹還是有些熱營養的。而和珅那個年代的麩糠,就是小麥和稻穀的殼,由於古代脫殼技術落後,上面可能殘留有少量米麥的殘渣。這東西不僅沒有營養,而且完全無法下嚥。如果吃一斤麩糠相當於吃一斤口糧,那老百姓根本不會拿麩糠餵牲口,而會直接拿麩糠當口糧。而之前的口糧,在窮苦百姓那裡就會變成平常捨不得吃的奢侈品和精糧。所以,和珅說“一斤口糧可以換三斤麩糠,原本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可以救活三個人”,純粹就是扯淡。而且,從二者的營養價值和市場價值來看,一斤糧食絕對不可能只換到三斤麩糠的。和珅他們按照這個比例用糧食換麩糠,經手的各方不知道從中撈了多少好處。
和珅把糧食換成麩糠,真的是為了解決糧食供應不足嗎?
如果說:朝廷撥了一萬斤糧食,現在有三萬災民,和大人覺得每個災民只能分到三兩糧食實在太少,於是換成三萬斤麩糠,給每個災民發一斤麩糠。那我們頂多說和大人有些糊塗,不知道一斤麩糠的營養價值還不如三兩糧食。
但和大人的實際操作可能是:朝廷撥了一萬斤糧食,和大人們用其中三千斤糧食換一萬斤麩糠,然後把麩糠以救災口糧的名義分發下去,每個災民分三兩麩糠。剩下的七千斤糧食,自然是和大人和各級同僚私分了。如果朝廷撥的不是糧食而是現銀,那和大人們還可以在採購完麩糠之後,用富裕出來的救災資金去大藥商那里大量採購點啥瘟啊啥丸啊啥膏啊用於災後抗疫,不僅又是一個撈錢機會,還是一件功勞。
除了用麩糠取代糧食外,和大人們還發明了許多其他騷操作,並為每個騷操作都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給災民施粥時候,米裡面必須摻上一定比例的沙。美其名曰:防止有錢人來蹭窮人的粥喝,防止救災的糧食被貪墨盜賣。就是粥裡沒有沙子,你覺得有錢人會拿個碗在災民群中每天排幾個小時的隊,就為了喝碗粥麼?就算糧食裡有沙子,你覺得大災之年,這些摻了沙子的糧食真的被偷的話,會賣不出去麼?往糧食裡摻沙子,是為了在秤重的時候做手腳貪墨救災糧食,還是真的為了保護災民利益?
再例如:給災民施粥的時候,裡面摻入部分變質發霉的糧食,理由同樣是防止家裡有糧的人來蹭粥喝。
災民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再吃了變質發霉的糧食會怎麼樣?
這到底是為了保護災民的利益,還是貪官故意用好糧食從奸商那裡換發黴變質的糧食充數?有些道理,只是聽起來有道理。
凡事兒多動動腦子,別被和大人們給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