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不尊重你時,不要溝通,不要憤怒,只需記住「12秒效應」

Advertisements

當別人不尊重你時,只需牢記「12秒效應」,不要急著溝通,不要憤怒

Advertisements

大家都知道衝動是魔鬼,但有多少人在真正情緒上頭的時候還能夠想起這句話?尤其是當別人十分不尊重你的時候,你還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嗎?

控制情緒是一道人生難題,因為情緒對人的行動,影響是最深的。高興的情緒會讓人身心愉悅,積極面對生活。平靜的情緒會讓人理智思考,並且把生活的正確走向。

憤怒的情緒會讓人失控,衝動行事打亂人生的節奏,甚至會釀下大錯。

大家都知道對於情緒的把控是很重要的,當自己有了情緒問題,一般人能夠做到自我調節。

但有一種情緒是他人故意挑起的,是那種無事生非的,這種情況理智上顯示需要控制情緒,但實際卻很難做到。這時候我們的行動就會被情緒控制,也被別人控制。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避免嗎?

其實不是。

切記,當一個人不尊重你,想要刻意引發你的憤怒情緒時,不要急於辯駁,不要與他溝通,也不要憤怒。

請記住心理學中的十二秒效應。

「十二秒效應」

如果你在生活中面對他人對你的輕視,或是從他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不尊重。生氣能夠理解,但請給自己十二秒的時間。

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稱為「12秒效應」,指的是當人與人接觸產生情緒之後,在12秒期間內的任何情緒和想法,尤其是負面情緒,是不具有參考價值且容易衝動的。

人們常常把十二秒效應用在人與人初次接觸,能夠感受到第一印象的場合。

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像在十二秒就可以定下,卻忘了十二秒效應也可以用來處理情緒方面。

那麼十二秒效應具體如何用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你和同事相處的時候,他在聊天中冒犯了你,或是表現出很明顯的不尊重,你會及時的感受到憤怒,厭惡等負面情緒。

此時情緒越大,就會越促使你做一些自證、或是辯解、或反駁等行為。

而憤怒上頭的你在大腦中,很難理智的理清表達的思路,甚至輸出的言語可能會有70%的情感色彩。讓旁聽的外人聽來十分沒有信服度。此時你就算有理且是被冒犯的受害者,處境也變得十分不友善。

控制情緒很難,但控制自己不要說話很容易。

不要掉入情緒陷阱

一些古小說中描寫的「綠茶白蓮花」形象,為何會受到小說中大多數人的同理心與憐憫?

因為在大多爭辯和對峙的情節中,這些形象就算身份和在整件事情中是負面的,只要在對方憤怒的語言攻擊下默不作聲,表現出委屈和弱勢的一方,就會讓對方有種打在棉花上的感受。也會讓旁觀的人心裡不禁想,是不是事件還有隱情?

雖然這種行為非常的可恥,但是達成的效果卻比急於辯解與對方吵架要好。我們應該棄其糟粕,學習其中的溝通技巧。

當對方冒犯了你,就是給你設下了情緒陷阱,無論是憤怒或委屈,都是負面的情緒陷阱。

一旦你因為自己的情緒而無法克制言行,也就落入他的圈套中了。十二秒效應不是讓大家在對峙中沉默或消極對待,而是讓大家給自己12秒鐘的時間來整理情緒和思緒。其實不只是負面情緒,正面情緒也會促使一些人在12秒內做一些衝動的事。

Advertisements

例如有的老闆在他人的恭維和諂媚之中,沉醉於高興的情緒,簽下了不利於自己利益的合同,事後又會非常後悔。這也是典型的陷入了情緒陷阱當中。

所以當你感覺到情緒太高漲的時候,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給自己12秒鐘的時間沉澱,尤其是需要做決定的時候。

就像有人說,當你晚上在直播間看中一件衣服,先不要下單,放入購物車中,等明天早晨起來看一看,如果還是喜歡,再購買。

因為賣貨的直播間就是在調動觀眾的情緒。

前面說了這麼多,都是說在與別人產生對峙時,要控制好情緒。

可是僅僅控制好情緒,還是不夠的,如果想在與別人的對峙中獲得主動權,還需要一些技巧。

多反問,少自證

上文說到,十二秒效應不是讓人迴避衝突,而是給自己一個時間。給大腦一個冷卻時間,不僅控制自己做出衝動的事,還可以整理反擊的思緒。

當我們受到冒犯,感受到了他人對自己的不尊重,我們不急於溝通,而是要有技巧的反擊。

例如,女生當眾被男同事以開玩笑的藉口,造黃謠的時候,情緒一定是憤怒的。

但這時候我們不要落入自證陷阱,不要急於溝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也不要用憤怒的情緒回擊對方。

因為對方只會有兩種回答:一種是,「不至於生氣吧?我就是開個玩笑。」另一種是,「你說沒有就沒有了?」

當對方用捏造的事實去攻擊你,你急於證明自己沒做過的時候就已經輸了。因為這件事你是否做過,別人根本不在意,對方只是用這句話攻擊你,而旁觀者只是在看熱鬧,沒有人在乎你是否做過。

所以最好的回擊方式不是告訴大家你沒做過,那是無意義的自證。

最好的回擊方式是反問,是保持平靜卻強硬的反問。

例如,當有人說:「你接下這個單是不是和某某總關係特別好啊?所以他才會偏心你。」

你不要說:「這是憑我努力得來的,跟某某總沒有關係。」而要說:「如果你覺得承接業務需要和某某總關係特別好,那你為什麼不去呢?」

當有人說:「長得漂亮就是好,男同事都照顧你。」來否定你的努力。你可以說:「那你是覺得自己人緣差是因為長得不漂亮嘍?」

多用反問代替自證,當一個人已經開始言語攻擊你的時候,他根本不會在乎事實是什麼,只是想單純的攻擊你。那這種時候就沒有必要講事實,而是直接用反問反擊,用他的邏輯去反駁他。

Advertisements

其實說了這麼多,大家也都明白,就算經歷的事情再多,再有閱歷,也很難沒有情緒波動。

尤其是在受到攻擊的時候,人的本能就是反擊。但十二秒效應給了情緒緩衝的時間,至少讓後續的行動不要在情緒的最高點爆發。

有很多人想說情緒穩定,是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條件。而想做到真正的情緒穩定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讓自己的情緒溫度降下來。盡量做到理智且情緒穩定的溝通,也是保護自己面對攻擊的一種方式。

因為情緒就是滾雪球,一旦爆發只會越滾越大,陷入情緒無法自拔。

但只要有12秒的緩衝時間,就能夠稍微抑制住衝動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