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
2016年10月3日下午5點30分,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為「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而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細胞自噬作用是一種細胞內的自我保護機制,它透過降解自身受損或不必要的成分來維持細胞的代謝平衡和健康。這一過程對於延緩老化具有重要作用。
細胞自噬如何延緩老化?
抗氧化壓力:細胞自噬作用可以透過清除受損的粒線體等ROS生成的主要來源,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的傷害。
維持粒線體功能:粒線體是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但老化和壓力會導致粒線體功能失常。細胞自噬作用透過清除受損的粒線體,幫助維持粒線體的正常功能,延長細胞壽命。
清除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在老化過程中,細胞內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和蛋白質聚集體增多,這些錯誤折疊的蛋白質會幹擾正常細胞功能。自噬作用可以有效降解這些錯誤折疊的蛋白質,防止其對細胞造成進一步損害。
透過這些機制,細胞自噬有助於維持細胞內環境的清潔和平衡,從而延緩細胞和身體的衰老。
此外,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透過飲食、藥物和基因調控來增強細胞自噬,以延緩老化並預防慢性疾病。例如,熱量限制、雷帕黴素和白藜蘆醇等已知可以活化自噬過程的物質正在被研究用於延緩老化。
細胞自噬是一個複雜但至關重要的生物過程,它在維持細胞健康和延緩老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透過進一步研究和實際應用,人類可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來激活這一機制,以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間歇性飲食法
這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具體方法就是把一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剩下的16小時只喝水,不吃其他東西。例如,你可以在早上7點到下午3點之間吃東西,其他時間就不要吃東西了。
為什麼有效?人體若在16小時內沒有進食,會自動啟動兩項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個功能是,當人體處於空腹狀態達10小時之久,肝臟內的肝醣就會被消耗殆盡。此時,血液中的糖分和脂肪開始被分解以供能,因此,真正的減肥過程是從空腹10小時後開始的。
而當空腹時間達到16小時時,人體的另一個關鍵功能-自噬功能,將會被啟動。所謂自噬,即細胞開始分解自身內部無用或多餘的蛋白質,將其轉化為能量和營養物質以維持正常運作。這個機制非常精密,它並非隨意分解蛋白質,而是優先清除無用或有害物質。
自噬功能其實是人體自我更新、修復和再生的機制。 2016年,日本的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揭示了細胞的自噬機制和功能,榮獲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事實上,自噬功能不僅存在於人類,所有動物體內都有此功能。
Advertisements
然而,遺憾的是…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少有機會體驗飢餓狀態,導致這項功能在大部分人體內無法充分發揮。事實上,自噬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運作,但要全面啟動,必須讓身體進入飢餓狀態。當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攝取食物,它會啟動自噬機制,優質細胞會清除弱小和無用的細胞,進行自我回收,幫助身體完成自我清理。因此,「少吃」這兩個字可能是避免生活中大部分疾病和問題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而且可以延緩衰老!
注意事項
有的人16小時不吃東西,身體難以承受,不要勉強。
可以循序漸進進行,例如採取12小時進食,另外12小時禁食,用一段時間適應,身體能夠輕鬆適應之後,再進行調整,慢慢向8小時進食,另外16小時禁食過度。
我們為了健康,為了延緩衰老,不要急於求成反而損害自己的健康。
細胞自噬的作用
清除作用
細胞自噬作用通過去除損傷或老化的蛋白質和細胞器等成分,幫助維持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穩定。這個過程對於細胞內部成分的更新和清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我保護機制
細胞自噬作用是一種應對外在刺激的自我調節機制。當細胞遭遇外部損傷或營養缺乏時,透過自噬作用降解不必要的細胞成分,從而釋放能量,確保細胞能夠維持生存並進行自我修復。
免疫防禦功能
在感染的情況下,細胞自噬能有效辨識並清除入侵的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此外,自噬作用還能降解細胞吞噬的外來物質,增強身體的免疫防禦能力,起到抗衰老、抗損傷和自我保護的作用。
應用
細胞自噬的研究在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透過激活自噬作用,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透過抑制自噬,則有助於對抗阿茲海默症、延緩老化過程,並有潛力延長壽命。
最後總結
控制飲食,少吃,竟然有這麼多的好處。難怪很多厲害的人採取了這種方法。他們採用的方法是一週禁食1-2天,比只有8小時進食,16小時禁食更困難。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還未被廣泛推廣和使用。近年來,我發現晚上不吃飯,其實就是16小時以上禁食,隔天早上肚子會有一點餓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好。所以,我控制了晚上飲食,少吃或不吃,我做得不夠好,希望慢慢調整成不吃晚餐。我的身體適應不吃晚飯,但有時候受到食物的誘惑會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