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不怕沒朋友,沒子女老伴,就怕不懂這3點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我們常常這樣想,奮鬥了大半生,拉扯大了兒女,也牽手老伴,還有了一班朋友。這晚年,就應該會幸福美滿了吧。

可是很多人的晚年,一點都不如意,他們還在拼命找朋友,也指望不上兒女,老伴也會先走一步。

沒有了兒女的陪伴,老伴過世了,朋友也漸行漸遠了,孤獨的滋味就來了,太難受。

看看周圍,也有一些老人,他們並不害怕孤獨,反而把獨處當成享受。人與人的關係,都是很自由的,可聚可散,了無牽掛。

《新約全書》中說:「給予比接受更為有福。」

誠然,若一個人明白了以下三點,一切都可以釋懷,幸福自來。

01生兒育女不是為了養老,是為了把愛給兒女

如果說「生下兒女,是為了給自己養老,是動機不純」,很多人是不會服氣的。

他們認為,生兒育女的時候,耗費了自己大部分的積蓄,又耗費了很多的精力;後來又幫忙帶了孫子,這兒女反哺自己,不是應該的嗎?

接著,他們又拿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道理,來說教兒女。

若是遇到不能常常陪伴自己的兒女,這就情緒爆發了。逢人就說,兒女多冷漠,娶了媳婦忘了娘;自己的一生多悲催,居然養了白眼狼。

認真思考一番,就會發現,烏鴉和羊之所以反哺父母,是他們的本性。

人也有反哺父母的本性,只是很多父母沒有在意。

把記憶拉到兒女幾歲的時候。若父母走快一點,不管孩子。孩子一定會追著父母跑,還哭泣,擔心父母會不要自己。這就是「反哺的本性」。

那什麼時候,兒女把本性弄丟了呢?

其一,兒女的反哺,和父母的期待、索求不對等的時候,兒女就會慢慢收起自己的本性。畢竟,父母要的,兒女給不了那麼多。

其二,兒女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去什麼地方定居,從事什麼行業,去和誰談對象,父母根據自己的想法,否定了兒女的想法。這就把兒女對父母的好感,慢慢消耗了。

如果父母按照兒女的本性去培養,兩代人的感情就好多了。父母一直幫助兒女,兒女能夠回報多少,都是令人欣慰的,那麼兒女回報的時候,才有積極性。

真的,誰都怕遇到不領情的父母。

事實上,兒女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在反哺父母,只是父母把其當成理所當然,還嫌棄太少了。

兒女出生,是父母結婚後,多了一種願望;兒女成長的時候,讓家裡亂糟糟的,這是家庭多了煙火氣;兒女長大後,遠離家鄉,讓老人心中多了一份牽掛,也盼望重逢。這都是反哺啊。

02交友不是為了得到幫助,而是為了互助

和我同住一個社區的劉大爺,五六十歲的時候,和鄰居是沒有什麼交情的。

劉大爺七十多歲,跌倒一次,然後靠輪椅出門。他每次出門,都會敲鄰居的門,要鄰居幫忙推一張輪椅。

Advertisements

時間長了,鄰居就不太樂意了。

是啊,人老了,總是需要那麼幾個人來照顧的。但是這些照顧老人的人,曾經得到老人的照顧嗎?這還要捫心自問。

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種雙向奔赴,不是社會上的年輕人,就應該照顧老人。

記住,社會上的年輕人,只是照顧值得照顧的老人。

老人身體好,不要忙工作的時候,是幫助別人最好的人生階段。

看過一位腸胃不舒服的老人,住院的時候,主動幫助一位截肢的老人。他們成為了病友,互相鼓勵,病房裡也多了歡聲笑語。

看過一位勤奮的老人,把樓梯間打掃乾淨,還問一問鄰居,有沒有要丟的垃圾。老人成為了鄰居心中的好人。後來,老人家走不動了,大家都會幫老人買菜,收衣服。

看過一位早起的老人,在社區門口的月台,引導孩子排隊上學,之後他才搭公車去公園裡運動。孩子長大了,把探望老人,當成了習慣。

人到晚年,真正的朋友,不是曾經認識的那些利益之交,而是身邊的病友、鄰居、在家附近的晚輩。只有距離近的人,才是感情深的人。而這份感情,一開始是老人用心付出,換來的。

人啊,你不捨得給人玫瑰,那麼也因此不讓自己的手,留下餘香。

03晚年的福報,不是晚年才有的,是上半生的留下的因果

作家契訶夫:「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年輕,固然有福,可是把自己的青春保持到進入墳墓為止,那就更加百倍地有福。」

不管什麼年紀,都要學會「未雨綢繆」,別等自己很老很老了,才想起什麼來不及。

晚年的幸福,不是忽然冒出來的,是從中年的時候,就開始累積的。

第一,有了養老保險,才有了退休金,晚年的經濟不太緊張。

第二,過勤儉節約的生活,才有了存款,晚年的大病,不那麼著急。

第三,一直善良,才有了晚年的善報,給自己樹立的高大的形象。

第四,一直保持青春的熱情,才有了晚年積極向上的生活,一點陰霾都沒有。

你什麼都不付出,還指望社會幫忙養老,鄰居搭把手,兒女常回家看看,這不是無根之木嗎?

事實上,一個人很老了,走不動了,也可以愛別人,幫助別人。比方說,對身邊的人多一些微笑,對餵飯的人說句「謝謝」;告訴同類型的人,自己對病情控制的經驗。

微笑是最好的解藥

Advertisements

要明白,周遭的人,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包括老伴和子女,親戚朋友。

任何人從你身邊經過的時候,都能客客氣氣的,那麼你的生命,也會暖暖的。

最好的福氣,不是幸福美滿,而是「福不享盡」。

把以上三點搞懂了,內心就會通透起來,晚年的日子好多了。

生活再難,微笑是最好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