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覺引發的炎症,這種運動20分鐘就能改善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缺覺帶來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會使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代謝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發病風險。

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運動可以為睡眠不足的人帶來抗發炎益處。

這種運動可緩解熬夜引發的炎症

這篇發表在國際運動科學期刊《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增加身體發炎水平,每天進行20分鐘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能夠緩解相關發炎水平。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隊列中2113名睡眠不足的參與者,睡眠時長不超過7小時被認為睡眠不足,透過加速度計測量了參與者的身體活動訊息,包括久坐、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輕度體力活動,並透過血液樣本測量了C反應蛋白水平。

研究結果發現,對於睡眠不足族群而言,每天進行2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時,抗發炎益處最大,超過20分鐘可能不會帶來額外的抗發炎益處。

運動強度有不同的測量方法,快走、跑步等耐力運動,一般採用目標靶心率作為衡量強度的標準。

以最大心率(220減去年齡)為基礎,中高強度有氧運動靶心率範圍為最大心率的60%~80%;肌力訓練一般以重量及可重複次數來決定運動強度。

不同人群各有「黃金運動」組合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苟波表示,如果運動形式過於單一,不僅體能發展不均衡,也容易發生運動傷害。

長期伏案工作者:普拉提+跳躍

皮拉提斯對提升柔軟度、力量、平衡、協調等都有較好作用,但動作速度較慢,如果結合跳躍運動,對爆發力、速度、協調性等有明顯促進作用,還能改善肌筋膜功能,適合長期伏案工作者和想提升體能的中青年運動愛好者。

建議每週組合練習3次,每次先充分熱身,再進行30~50分鐘的普拉提,練習時注意動作控制和呼吸節奏;然後進行一些跳躍性鍛煉,如單腿跳、雙腿跳、交叉跳、旋轉跳。

提醒:有韌帶損傷、關節炎、骨質疏鬆、靜脈曲張等問題,不宜做跳躍訓練。

體能較好的成年人:跳繩+功能訓練

跳繩能充分鍛鍊下肢力量,但對身體核心部位和上肢的鍛鍊相對不足。搭配如腰部、腹部等區域的肌肉訓練,有助多個肌肉群之間更好地協調運作,兼顧減脂、塑形與增肌,適合於生長發育快、靈活性和可塑性強的兒童青少年,以及體能較好的成年人。

建議每週訓練4~5次。初練者每次跳5~10分鐘即可,熟練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功能性訓練可選擇坐姿划船、槓鈴臥推、單腳提膝、深蹲、小燕飛等。

提醒:患有心肺功能疾病、踝膝關節受傷者較不適合這項運動組合。

Advertisements

有鍛鍊基礎的人:瑜珈+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可快速提升心率和代謝率,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爆發力。瑜珈能很好地提升柔韌和平衡能力,幫助肌肉恢復,減少乳酸堆積和身體疲勞,腹式呼吸法還有助緩解HIIT帶來的緊張和壓力。

建議每週進行3~4次組合運動。瑜珈可從基礎體式做起,例如貓牛式、下犬式、戰士式等,每個動作保持15~30秒,進行10~20分鐘,注意呼吸和身體的變化。 HIIT可選擇衝刺跑、高抬腿、伏地挺身、深蹲、仰臥捲腹等,每個動作盡全力練習20秒,間歇10秒,循環做6~8組,共練習4分鐘左右。

提醒:新手訓練時切忌用力過猛,要循序漸進增加強度與時間,並保障運動安全。

一般中老年人:舞蹈+彈力帶

Advertisements

舞蹈對身體素質、柔軟度、協調性、平衡力要求高,而彈力帶能有效輔助訓練身體各部位,並增強關節、韌帶、肌肉的運動功能。此組合適合處於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和身體狀況一般的中老年人。

建議每週可進行2~3次組合訓練,每次30~50分鐘,可有意識增加彈力帶下肢訓練,如彈力帶單腳站立、彈力帶站立髖部內收或外展、彈力帶雙腳提踵、彈力帶側向走等。

提醒:訓練避免聳肩探頭、彎腰駝背、膝蓋內收等錯誤姿勢,以防受傷。

每個人都有最佳運動時間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欣表示,人的內在生理活動節奏受到性別、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狀態等諸多因素影響,順應自身節奏才是找到運動「黃金時間」的關鍵。

確定何時精力充沛

早起困難的人,不要勉強清晨鍛煉,犧牲睡眠會導致運動表現不佳。有人認為晚上運動會影響入睡,但對部分「夜貓子」來說,夜訓或許是個不錯選擇,還可改善睡眠品質。

考慮日程安排

白天忙,建議晚上運動;下班後活動多,可早起運動;午休時間充裕,不想佔用早晚時間,就午間運動。

明確鍛鍊目標

想養成運動習慣,建議早上鍛煉,一天工作後可能疲於運動;想強化運動表現,可在下午或晚上鍛煉,此時人的力量、靈活性、反應速度都處於較好狀態。

考慮日常運動場所

一般來說,去健身房鍛煉,下午或晚上最方便。當然,也有健身房提供24小時服務。若家中有空間和器材,可靈活調整運動時間。

嘗試早晚鍛煉

還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可嘗試分別在早上和晚上鍛煉,綜合運動表現、效果和體驗,選出適合時間。

◎冬天晨練氣溫低,要留5~10分鐘進行充分熱身。老人最好等到太陽完全出來、八九點左右再運動。

◎晚上運動應提早吃飯,預留消化時間。最好睡前2小時完成運動。如果高強度訓練影響睡眠,建議選快走、瑜珈、伸展等低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