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上不時出現一些讓人「看不懂」的現象。例如始祖鳥的吊牌居然在二手市場上被炒到300元!是世界變化太快了嗎,吊牌也能成寶貝?
事實上,始祖鳥吊牌熱潮並非個案。在時尚與消費的舞台上,類似劇情不斷上演,例如奢華購物袋和防塵罩,同樣搖身變成流通的「社交貨幣」。
消費者為何願意為一張紙片買單?
購買的不是吊牌,是「符號」
在許多人眼裡,吊牌不過是衣服上的附屬品,是拆封後就該隨手丟棄的「小麻煩」。
如今,始祖鳥的吊牌搖身一變,有了專屬暱稱——「鳥卡」,成為交易市場上的「香餑餑」。在閒魚、小紅書等平台上,關於始祖鳥吊牌的交易資訊鋪天蓋地。
作為全球戶外高端品牌,始祖鳥這幾年風光無限,在網路上出鏡率非常高。 2024年財報顯示,其母公司亞瑪芬體育營收達51.83億美元,年增18%,營業利潤年增33%至5.77億美元,其中始祖鳥品牌貢獻超20億美元營收,佔集團總收入的近四成。尤其在大中華區,始祖鳥成為業績的成長引擎,會員數從2018年的1.4萬飆升至2023年的170萬。
透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行銷策略,始祖鳥成功塑造了高品質、專業性與時尚感兼具的品牌形象,將衝鋒衣從專業裝備轉化為中產階級乃至精英階層的身份符號,價格從幾千元到一兩萬元一件。
根據始祖鳥不同衣服的型號、年份、布料類型,這些吊牌被劃分成森嚴的等級體系。稀有款如「軍鳥」系列吊牌,因代表品牌頂級專業性,價格最高可達300元,普通款回收價在10-30元區間。
不只是始祖鳥,在時尚領域,許多大品牌的「邊角料」也成為二手市場的「硬通貨」。
奢侈品包的防塵袋,原本是用來保護包包的「溫柔衛兵」。但香奈兒、愛馬仕等品牌的防塵袋,因其獨特設計和品牌標識,成為一些人眼中的時尚單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還有一些品牌帶有標誌性圖案的配件,例如古馳的雙G圖案小掛飾、路易威登的老花元素鑰匙圈等,即便只是作為品牌週邊,也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甚至引發搶購熱潮。
奢侈品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曾提出,消費社會的本質是「符號的消費」。消費不僅是滿足物質需求,更是自我表達和認同的方式。
一件始祖鳥的衝鋒衣,價格動輒數千元,在許多消費者看來,它不僅是一件衣服,也是一張通往特定社交圈層的「入場券」。穿上始祖鳥,彷彿就與「高品質生活」「專業戶外愛好者」「菁英人士」等標籤畫上等號。
Advertisements
作為品牌身分的直接證明,吊牌也被賦予特殊意義。擁有一張始祖鳥吊牌,尤其是那些代表著限量版、特殊系列的吊牌,就如同擁有一枚榮譽勳章。一張品牌吊牌的照片或搭配一件“仿製衝鋒衣”,就能夠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彰顯自己的品味和經濟實力,收穫大量點贊和評論,讓發布者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注和肯定,從而獲得強烈的心理滿足。
所以,對於那些無力購買正價商品、又帶有「炫示」心理的消費者來說,購買吊牌成為獲得某種菁英「符號」的捷徑。一張吊牌的成本遠低於萬元衝鋒衣,卻能提供相似的「身分幻覺」。
我買不起整隻鳥,我還買不起一根鳥毛嗎?
然而,幻覺終究是幻覺。這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其實是在不斷矮化自身,將寶貴的精力和金錢耗費在虛榮的泡影之中,不僅無法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還會陷入更深的精神空虛。你自以為在戲弄品牌,其實被品牌馴化成了行走的廣告看板。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消費者只是將吊牌視為“品牌週邊”,像集郵一樣按年份、系列分類保存。心理學家指出,收藏行為能緩解現代人的存在焦慮,透過掌控物品獲得安全感。這種收藏愛好不傷天不害理,倒也無可厚非。小心買到「真吊牌+仿製品」
也有一種說法是,購買吊牌是出於實際性需求,它是海淘代購的「合規剛需」。
對於始祖鳥這樣的國際品牌,海淘的消費者數量眾多。代購從海外購入始祖鳥產品時,為了規避關稅,常選擇丟掉包裝盒、包裝袋和吊牌等輔料。或者品牌破損了,只好買新的吊牌。
這種現像或許存在,但如果滋生龐大的吊牌交易需求,就讓人懷疑了。畢竟,若是單純為了規避關稅而摘掉吊牌,完全可以選擇將吊牌另外寄回來(或者放在文件袋裡一起寄回來),這樣既能夠降低被高額徵稅的風險,又可以保留吊牌這一重要的商品附屬物。代購在國外把吊牌扯掉,然後在國內二手平台折騰地買同樣的吊牌,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所以,這種說法大有可能只是一些人企圖掩蓋販賣假貨、翻新貨等不正當行為的藉口罷了。
如今市面上,始祖鳥的仿製品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因主要產自浙江台州等地,所以又被稱為「台州鳥」。這些仿製品做工精細,款式也能高度還原正品,無論是版型設計還是細節處理,都幾乎與真品相差無幾,普通消費者依靠肉眼難以辨別出真偽。
反而是吊牌的防偽標誌,更難以假亂真。例如始祖鳥衝鋒衣的反光條在紫光下會顯示隱藏的logo,Gore-Tex布料有電子身分證,官網可查唯一編碼…有些造假者即便仿造出始祖鳥產品的外觀,卻很難攻克吊牌防偽這一關卡。這也使得吊牌成為了辨別始祖鳥產品真偽的關鍵一環。
因此,購買真吊牌縫製於假貨上,便是造假者的常用伎倆。一件成本僅幾百元的仿製品,配上真吊牌後,便能以幾千元的正品價格出售,不法商家自然趨之若鷯。
所以,當二手市場上大牌的吊牌炒得越火熱,有意購買該品牌商品的消費者就越是要警惕——謹防買到「真吊牌+仿製品」。
除了品牌方應該加強打假力度,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陷入這種消費陷阱,消費者還是盡量從品牌實體店、品牌官方網店等正規管道購買商品。與其在吊牌炒作的迷陣裡當福爾摩斯,不如踏實走進品牌門市挑件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