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食物不宜二次加熱,吃不完就丟,小心健康受損!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許多亞洲人的勤儉節約觀念可是深深烙印在骨子裡的,對於沒吃完的東西,直接丟掉,對於很多人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從上學起,就接受了關於糧食來之不易的教育,等到成家之後,更是深切體會到生活的不易。

吃不完的飯菜,人們自然是捨不得丟棄的,通常會選擇放在冰箱裡儲存起來,留著下一頓熱一熱再吃,這幾乎是一種必然的做法。

很多老人家更是如此,要是有兩餐沒吃完的食物,甚至會接著吃,直到吃完為止。

節儉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也是我們所倡導的。

不過,今天要跟大家講講的這5種食物,卻是不適合二次加熱後食用的。

前些日子,我寫了一篇文章提到隔夜水、隔夜飯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繼續食用的,但並非所有食物都在此列。今天就來詳細說一說。

以下這5種食物,要麼盡量少買少吃,要麼剩下的就直接丟掉,可千萬不能進行二次加熱,否則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切不可因小失大而盲目節儉。

1. 海鮮

許多食物經過二次加熱時,都會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一級致癌物。

像那些胃腸比較脆弱的小孩或老年人,尤其需要格外注意這一點。

如果仍選擇食用二次加熱後的這類食物,會讓身體健康埋下諸多隱患,海鮮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知道,海鮮的價格通常比蔬菜貴很多,所以我們通常不會天天都吃海鮮。

每次購買海鮮時,往往會一次買很多,讓大家都能吃得盡興。

這樣難免會出現吃不完的狀況,畢竟海鮮價格不菲,吃不完的話大家也會捨不得丟掉,想著第二天加熱後再吃。

但實際上,像花甲、螃蟹、蝦子等一系列海鮮,都是無法二次加熱的。

這是因為海鮮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營養豐富的同時也容易出現氧化現象。

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蛋白質降解物,這些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進入人體後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

如果擔心浪費,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買一些,盡量一次吃完,這樣才更健康。

2. 菌菇

說到菌菇類食物,我們都知道它們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在食用菌菇時,我們通常會先對其進行焯水處理,因為蘑菇本身就含有輕微的毒性,經過焯水後,就能放心食用了。

然而,在我們的烹飪過程中,蘑菇會產生大量的硝酸鹽。如果沒有及時吃完,放置一段時間後,食物中就會不同程度地滋生細菌。

即便已經放在冰箱裡儲存,雖然看起來沒有腐壞,但其實它已經變質了。再經過二次加熱後,硝酸鹽就會被細菌轉化為亞硝酸鹽。

Advertisements

像醃製的鹹菜、肉類以及肉罐頭中,都含有亞硝酸鹽。

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後,輕則可能會出現拉肚子、嘔吐、噁心等症狀,重則甚至中毒。

3. 牛奶

牛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深受許多家庭的喜愛。

不少人有早晚喝牛奶的習慣,既能補充營養,又有助於睡眠。

但是,如果把沒喝完的牛奶放在冰箱裡儲存,下次想喝的時候拿出來再喝,這種做法看似平常,實則是錯誤的。

因為牛奶存放時間過長會發生變質,容易滋生細菌。喝了變質的牛奶後,很容易引發腹瀉。

而且,如果反覆將牛奶加熱,還會使其中的蛋白質變質,營養成分也會隨之流失。

平時加熱牛奶時,溫度建議超過55度,否則牛奶的營養成分就會被破壞。

4. 綠葉蔬菜

綠葉蔬菜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它們能為我們的身體補充多種所需的營養。

不過,綠葉蔬菜中含有的葉酸和維生素C都屬於非常怕熱的營養元素。

在我們烹調的過程中,綠葉蔬菜中的部分營養成分就會流失掉。

如果沒能一次吃完,需要進行二次加熱,那麼綠葉菜的營養成分將會大幅降低。

而且,這些綠葉菜本身含有硝酸鹽,放置一段時間後,硝酸鹽就會轉化為亞硝酸鹽。

也許你偶爾吃幾次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但如果長期食用二次加熱後的綠葉蔬菜,會對你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

因此,綠葉菜吃不完的話,最好直接倒掉,不要再進行二次加熱了。

5. 銀耳

Advertisements

銀耳是女性天然的養生佳品,它具有潤肺止咳、補脾養胃的功效。

銀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能夠提高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增加皮膚的潤澤度。

如果常喝銀耳湯,還能讓皮膚變得細嫩光滑,就連面膜錢都能省下來了呢。

銀耳也屬於菌類,和蘑菇一樣,容易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刺激性很強的氧化物,容易傷害脾胃,引發腸胃發炎。

雖然有些隔夜飯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還是有一些食物不適合隔夜後食用,就像上面提到的這5種食物。

我們可千萬不要為了節省而將這些食物反覆加熱後再食用,否則如果傷害到自己的身體,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