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今天我們來聊聊當今社會很熱門的話題:離婚的女性為什麼找不到老公。
我身邊很多朋友離婚了,也許是因為90後的關係吧,我趕上了離婚潮流。有的離婚帶孩子,也有離婚不帶孩子的。
前天和我好久沒見面的朋友見面,在一起聊天,我以為她要結婚了,但是她告訴我說她分手了,原因是,前段時間她孩子生病了,然後她每個月工作也就大幾千的收入,她爸媽在老家,收入也很低,她沒辦法就找男朋友借錢,不借彼此還好,一借錢就開始有矛盾了,然後就跟跟男朋友分手了。
「婚姻像一本書,再婚的人往往翻不到第一頁的純粹。」
你發現沒有? 30-40歲的離婚女性,想再找對的人結婚,難度比第一次大很多。不是她們不夠好,而是現實這張網,織滿了看不見的刺。
一、買賣關係讓婚姻變味
婚姻應該是愛的延伸,當加入過多的買賣關係時婚姻就變味了。
年輕時談戀愛,看的是「未來可能性」──他有沒有上進心,個性合不合,長得順不順眼。
但到了再婚市場,大家突然變成精算師了。你有孩子嗎?收入多少?房產在誰名下?上一段婚姻為什麼離的?
就像你去二手市場買東西,總忍不住檢查有沒有暗傷。
為什麼會這樣呢?
頭婚時,男圖色女圖錢,在矇矓和世俗的推動下對婚姻有美好的憧憬。
受過婚姻鞭策毒打和種種原因洗禮,能選擇離婚必是心靈傷痕累累,對愛的激情已經蕩然無存,再次對待婚姻時都和賬房先生一樣精打細算。
對異性的神秘感以消失,對健康生活的未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各懷心腹事,各有所需,二婚和菜市場買萊一般無二,挑挑揀揀從實際出發為自己的後半生尋找寄託。
和頭婚有點差異,從實際出發,女人挑選的條件會越來越小,很多都帶孩子,沒有多少男人願當後爹,女人生育又過最佳時間。
別以為男多女少,部分女性就敢把離婚當武器。要知道,真正優秀的男人沒多少,二婚的男人無辜的不多,多多少少都有點毛病,不然為什麼離婚。
剩湯剩飯不好吃,都為自己打算。隨著年齡增長,生理需求已經不是男女最大吸引力,心又是一個床兩心,會比頭婚幸福嗎?
二、孩子的存在,讓關係複雜十倍
對於二婚,孩子的態度真的是非常重要,特別是真心的付出但得到另一半孩子的漠視或者敵視都能讓關係跌倒冰點,你不養吧怕別人說閒話,養吧也怕養出來一個白眼狼,就怕你給另一半孩子買車買房,等老了被趕出來。
到時孩子說又不是我親爹親媽我憑什麼養,一句話就把你十幾年的投入否決了。
有時候也不要過度指責繼父繼母,沒有回報的投入誰都不想做。沒經他人苦不要勸他人。
Advertisements
「你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完全是兩種關係。你是個好母親,但對方可能還沒準備好當繼父。孩子的一句「我不喜歡這個叔叔」,就能讓一段關係搖搖欲墜。
更殘酷的是,男人對孩子的心態很微妙。如果他沒孩子,他會想「憑什麼養別人的種」;如果他有孩子,他又會算是「資源怎麼分才不吃虧」。
男人對待孩子的心態為什麼會如此呢?
很多二婚男信奉的是:「寧可自己過,也不當後爹,年青能賺錢的時侯後爹吃香,到你老了,連一條流浪狗都不如,當後爹就和找小老婆的人一樣,沒有一個得好結果的,醒醒吧。」
三、男人娶老婆的最高標準永遠是:原裝、年輕、漂亮
社會對男女年齡的寬容度天差地別。 40歲的男人娶30歲的姑娘,叫「成功人士」;40歲的女人嫁30歲的小夥,立刻成了「新聞」。
女子結婚貶值了80%,如果又生了小孩就貶值了90%了,這時剩下的殘值就只有10%了,可是這時她們還以為自己仍然是100%的少女階段。
男人娶老婆的最高標準永遠是:原裝、年輕、漂亮,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可是很多女性根本掂量不清,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
好幾個30多的離婚女,就喜歡和20多歲的小伙子玩,有的還帶回家。
一個個的還以為自己很年輕,覺得人家會娶他。不知道什麼給她們的錯覺。
為什麼男人40正當年,而女人40是昨日黃花?沒辦法。就像一朵花的花期一樣!過了貶值期直接掉價,甚至是爛掉了!很現實,女人40歲就已經是高齡產婦!而整個社會對物質的渴望導致整個社會把婚姻延後到30-40歲才能擁有一個家庭!
四、內心戲:離婚還再婚幹啥呢?好不容易離了
Advertisements
說到底,阻礙再婚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選擇。
你不想將就了:吃過苦的人,糖給得少一點都覺得酸。
你太獨立了:能賺錢、能養娃、能修水管,還要男人幹嘛?
你算不清帳了:年輕時覺得「愛大過天」,現在卻琢磨「這買賣劃不划算」。
這沒什麼不對,只是婚姻從來不適合「清醒的人」。
找不到,或許是因為不需要。
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尤其是當你已經看過它的全貌。與其問「為什麼難再婚」,不如問「為什麼要再婚」。
如果是為了對抗孤獨,朋友和嗜好可能更可靠;如果是為了生活保障,你的工資比婚姻合約更實在;如果是為了孩子,勉強湊合的家庭反而害了他。
真正的殘酷不是找不到,而是社會非要告訴你「找不到就是失敗」。
其實,30-40歲的離婚女性最珍貴的不是「還能不能遇到對的人」,而是——她們終於有了說「不對也行」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