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被DeepSeek害慘的人群出現了

Advertisements

別說我沒提醒你,這東西太猛了

最近辦公室裡流行一句話:「小心別被DeepSeek害慘了。」

聽起來像是什麼黑科技出現漏洞,或是哪個AI工具出包。

但事實完全相反——DeepSeek強大得離譜,讓不少人「回不了頭」,甚至「陷入深淵」。

以前可以拖延的工作,現在一鍵搞定;以前可以假裝不懂的報表,現在秒懂分析結果。

原本混口飯吃的日子,如今成了高效職場戰士的起點。說白了,DeepSeek讓人再也沒有理由「摸魚」。

這不是恐嚇,而是來自第一線「受害者」的真實感言。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DeepSeek「害慘」的五種人,看看你中招了沒。

【第一種人】從此沒有藉口的文字工作者

還記得以前寫文案、寫報告、寫計畫書那種痛苦嗎?

坐在電腦前半天,一句話都憋不出來。靈感遲到、思緒混亂、結構鬆散——這些全是我們的日常。

結果DeepSeek一上場,從標題到結構,從開場白到結尾,全都給你想好。

不但語句通順,還能套上行業語境、商業邏輯,連情感調性都能選。

有位編輯朋友說:「我只打了五個關鍵字,它就幫我寫了一整篇產品介紹文,還比我原來寫的更有說服力。我真的是在寫,還是它在寫?」

當文字工作者的門檻被AI降低,問題來了——老闆發現你寫得快寫得好,就會期待你每天寫三篇。從此沒有靈感枯竭這種高級藉口了。

【第二種人】企劃部門的效率奴隸

DeepSeek最恐怖的地方,在於它懂「邏輯」,懂「流程」,懂「格式」。

你只要說出「我要一份針對Z世代的行銷方案,產品是無糖飲料,要創意、要執行細節、要KPI設計」,它居然能立刻列出一份像樣的提案,還自動生成簡報大綱。

這對企劃部門來說,簡直是福音——也是災難。

以前提案週可以混個兩三天,開會再來個一版一改慢慢磨,現在不到半小時,主管已經催你「要不要先交出來我看看」。

效率是提上來了,可是自由沒了。你已經不是慢慢熬出靈感的創作者,而是被DeepSeek加速的工作輸出機器。

Advertisements

【第三種人】資料分析的假高手們

過去在Excel面前頭昏眼花的人,現在也能在DeepSeek面前大放異彩。它能看懂你的表格,抓出規律,甚至寫出分析報告。

一位剛進公司的新人說:「我拿到業績報表,不太懂怎麼解讀,就把它丟給DeepSeek問『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趨勢?』結果它寫出一大段數據解讀,還幫我畫了圖。我只是複製貼上,主管就說我進步了好多。」

是不是很爽?當然。但也有副作用。

主管開始以為你是「資料分析潛力股」,下週讓你做年度分析報告;你以為自己只是走運一次,其實已經踏上了沒有回頭路。

DeepSeek讓每個人都成為資料高手,代價是你再也不能裝傻。

【第四種人】會議摸魚黨的末日

以前開會,一邊裝聽一邊滑手機,等開完再問一句「剛剛說了什麼?」已是常態。

現在不同了,DeepSeek可以自動生成會議紀要,還能歸納出重點、分配責任、整理決策路線。只要你說過一句話,它都會被忠實紀錄、解釋、歸檔,哪怕只是低聲自言自語。

摸魚黨們措手不及。以前會議結束什麼都不記得還能裝無辜,現在一打開共用文件,「根據你在會議中提出的建議…」讓你百口莫辯。

一位前會議幽靈說得好:「有了DeepSeek,我只能被迫成為一個積極參與者。會議上少說話都不行,不然紀要裡就會看起來我一整場都沒貢獻。」

【第五種人】學術與自學界的沉迷者

你以為DeepSeek只能辦公用?錯。它對學術研究、知識探索、自學提升的幫助也非常誇張。

有人拿它來閱讀學術論文,它不只摘要內容,還能解釋術語、比較不同理論、提出批判性問題。甚至可以說「請用高中生能懂的方式說明」,它立刻變身補教名師。

還有人學Python,學到半夜寫不出來,就問它「這段錯在哪裡?為什麼無法運行?」它不僅糾錯,還會說:「你可以試著用XXX的方法簡化。」

原本只是想偷懶一下,沒想到越問越上癮。最後變成:我不是在學習,而是在和DeepSeek一起成長。

但副作用也來了:你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還是只是變得依賴它。

「被害慘」的其實是舊世界

所以啊,那些說「被DeepSeek害慘」的人,其實不是受害者,而是被新世界的高效和便捷驚到了。

這就像當初第一批用電的人,會懷念蠟燭的氣氛;第一批開車的人,會懷念走路的自由。

DeepSeek不是奪走你的能力,而是把那些原本花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變簡單了。你有更多時間去做更重要的決策、更高層次的創意,或者——去睡個好覺。

所以別怕被它「害慘」。怕的是你還不知道它有多好用。

現在就去試試看吧!